当前位置:技术支持>讲述小长图无纸记录仪的发展过程 技术文章

讲述小长图无纸记录仪的发展过程

点击次数:2128  更新时间:2017-06-23
    小长图无纸记录仪将一个或多个变量随时间或另一变量变化的过程转换为可识别和读取的信号的仪器,它能保存所记录的信号变化以便分析处理。记录仪的大特点是能自动记录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多路信号的慢变化过程和瞬态电平变化过程。无论是单点还是多点触控,在实作之后,许多研究发现,触控的人机界面,由于通常是设计在屏幕之上,无论是否触发了设备的反应,触觉的感觉部分*相同,除了难以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指令外,更有可能造成肌肉的伤害,因为在一般的界面中,指尖按压的瞬间感觉,已经足够让大脑判断,并将手指的加速度减低到零,但是多点触控却没有办法这样做,因此手指很难施加压力的强度,久而久之累积之下,可能又成为新的文明病。
    视觉回馈阶段在触控技术落实后,即被采用,在屏幕上显示不同的状态,让使用者明白其输入已经被接受,但是这样的回馈机制却几乎无法解决前述的问题,因此很快被听觉回馈系统取代,即在触控讯号被接受时,装置会发出声音让使用者明了,甚至听觉回馈还能够模拟使用者熟悉的机器或键盘声,让使用者操控的亲切感与熟悉度更高。但声音回馈乍看之下解决了前述的问题,但是却又制造了新的问题。
    记录仪的发展有几十年的历史,作为重要的数据记录仪表,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现场,尤其是在过程控制领域。它是自动化仪表中十分常用的二次仪表,是记录数据、保存数据极其有效的工具。 
    纵观记录仪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的机械模拟仪表、代无纸记录仪和基于虚拟技术的网络化多功能无纸记录仪。 
    1995年以前,使用的基本上是机械式有笔有纸记录仪,它通过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绘制曲线,从而达到记录并保存数据的目的。由于其笔头伺服系统复杂,机械式活动部件多,故可靠性较差。同时机械式记录仪存在显示方式单一(曲线记录),后续数据处理困难,长期运行费用高(需定期更换记录纸和墨水)等固有缺陷。 
    1992年,仪器仪表展览会在京举行,英国P&G、德国B&H公司分别展示了全新理念的无纸记录仪,国内学科性公司敏锐的意识到这一重大市场机遇,于是进行了仿制开发。1996年,浙大中控向市场推出了JL20系列无纸记录仪,无纸记录仪采用微处理器、液晶显示屏和半导体存储器,*克服了机械式记录仪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无纸记录仪取代机械式记录仪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在随后的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无纸记录仪市场上国货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国内外产品大致处于同一技术水平。虽然Honeywell、YOKOGAWA等国外公司的产品工艺较国货精致,精度±1.5‰比国货的±2.0‰要好一些,但是4倍以上的价格却让用户望而却步。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在的记录仪技术水平有了质的提高,提高的结果就是前面所说的第三个阶段——基于虚拟技术的网络化多功能无纸记录仪。
    小长图无纸记录仪技术特点: 
     1、显示器件:彩色的大屏幕液晶屏取代单色小屏幕液晶屏; 
     2、显示技术:多种测量显示方式——曲线、棒图、数字、流程图; 
     3、I/O通道:输入模块取代定制输入模块,并且广泛采用了点点隔离技术; 
     4、测量技术:VF测量取代AD测量(基于低成本考虑); 
     5、网络技术:联网工作模式取代单机运行模式; 
     6、存储介质:大容量FLASH电子盘取代磁盘; 
     7、虚拟技术:虚拟仪表技术在无纸记录仪上的广泛应用——虚拟通道; 
     8、多功能:数据测量、流量积算、控制功能的合理集成。